close

  歷史悠久的瑞士銀行總部。2001年,一名職員在瑞士一家銀行的地下金庫工作。
  本月初,一則關於銀行業的消息迅速傳播:作為世界最大的離岸金融中心的瑞士政府承諾,將自動向其他國家交出外國人賬戶的詳細資料,這意味著瑞士持續幾百年的銀行保密傳統可能終結。在三百年光陰中,暗影遮蔽下的瑞士銀行業曾保守了許多人的秘密,但如今,這位銀行界的“隱士”已難堪重任。
  1 客戶搭無按鈕電梯辦業務
  蘇黎世儲蓄銀行巴黎分部,三角形的鑰匙驅動了機器手臂,取出牆上的密碼箱,聖杯的秘密終於揭開。這是電影《達芬奇密碼》中的場景。
  在電影《007》中,詹姆斯·邦德也說:“我只相信兩個人,一個是我自己,另一個是瑞士銀行家。”
  為客戶保密——這一瑞士銀行業的“金字招牌”,已經成為瑞士整個國家的象徵和符號。在瑞士銀行業,有著許多為保密而生的“行規”。
  今年2月,美國參議院委員會的一份調查報告披露了瑞士最大銀行之一的“瑞士信貸”的一些隱秘操作,能窺見這些“行規”端倪。
  這份報告顯示,瑞士信貸的員工以旅游名義進入美國,利用銀行資助的高爾夫比賽等場合,招攬客戶。
  一名瑞士信貸的前客戶透露,該銀行員工曾在美國一家豪華酒店與他共進早餐時,將一份銀行結單夾在體育雜誌中遞給他。
  另外一名客戶說,他曾經前往瑞士的銀行,被帶往一間特殊的會議室談業務。路途中搭乘的電梯沒有按鈕,完全採用遠程控制。在每次會議的最後,客戶都要簽署一份命令書,要求銀行銷毀所有看過的賬單。
  美國參議院的這份報告稱,2006年,2.2萬美國人在瑞士信貸存有12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沒有申報。美國民主黨參議員卡爾·萊文說:“經過多年的調查、談判和施壓,在2.2萬名瑞士信貸的美國客戶中,美國只得到了其中238人的名字。”
  2 總統也不能索要客戶信息
  瑞士銀行業的保密制度已經延續幾百年。
  16世紀,基督教加爾文教派興起。隨後,大量受到迫害的新教徒從法國和意大利逃到日內瓦,帶來了大量金錢。為保護新教徒,銀行家們建立起一種行業內非正式的保密制度。
  1713年,日內瓦議會制定了一項規定,即銀行人員應登記客戶信息,但未經市議會批准,不得泄露給儲戶本人以外的任何第三方。這是瑞士銀行保密法前身。
  上世紀30年代,德國法西斯勢力肆虐。很多猶太人將錢財存入中立國瑞士銀行。為禁止這一行為,納粹採取了多種措施,蓋世太保甚至直接偽裝成客戶,進入瑞士銀行要求將錢存入某人賬戶,如能存入,就證明此人在瑞士銀行有存款。一年之內,三名德國人因在瑞士擁有銀行賬號而被處死。
  三條人命加上巨額存款流失,令瑞士政府在1934年制定了西方第一部關於銀行保密制度的法律。
  這部法律規定,任何儲戶都可選擇自己認為妥當的方式在瑞士銀行開戶存儲款項。儲戶被允許使用化名、數字來代替真名,也可以用虛擬辦事處、公司、代理機構等形式開戶。取款或轉賬時,銀行也會完全按照與客戶事先約定的章程辦理,財產的真正擁有者甚至可以永不露面。
  “不准拍照,不講姓名,有些甚至不設招牌,只標有經營者的名字”,這是瑞士銀行辦理秘密存款業務的規矩。
  銀行為客戶辦理秘密存款金業務,通常只限於二至三名高級職員,其他工作人員禁止過問。如果泄露存款人的資料,銀行職員將面臨6個月到5年的監禁,以及最高5萬法郎的罰款。保密協議終身生效。不因為銀行職員離職、退休、解雇而失效。
  瑞士的銀行保密法還規定,任何外國人和外國政府,甚至包括瑞士國家元首及法院等都無權干涉、調查和處理任何個人在瑞士銀行的存款,除非有證據證明該存款人有犯罪行為。
  美國《新聞周刊》曾披露了瑞士一家銀行2006年的一份文件,文件中提醒銀行工作人員在所住賓館桌面上要保持不留痕跡,出入境時不得攜帶與客戶有關的文件。就算被美國FBI發現,也首先要做到保護銀行機密。
  3 走出“隱秘”還需更多制度
  嚴格的保密制度,為瑞士銀行吸引了來自全球的巨額資產。
  2011年,瑞士全國共有銀行312家,全日制銀行職員約13.3萬人,而瑞士全國的人口,也不過800萬人。銀行業的巨大利潤,對瑞士GDP的貢獻超12%,對稅收的貢獻超20%。2013年,瑞士的銀行總共管理著2.2萬億美元離岸資產,占全球總量的1/3。
  但是,近年來,隨著外界壓力的加劇,瑞士密不透風的保密制度,逐漸出現裂痕。
  一些涉嫌貪腐的國家領導人,比如巴拿馬的諾伊利卡、羅馬尼亞的齊奧塞斯庫、菲律賓的馬爾克斯等人都曾經是瑞士銀行的客戶,存有大量財富。這些“被偷走的金錢”一直讓瑞士銀行飽受指責。此外,由於德國、法國等高稅收國家的很多富人將大量財富存入瑞士銀行而不用繳稅,導致這些國家政府強烈不滿,並不斷向瑞士施壓。
  在強大壓力下,1987年以後,匿名賬戶就消失了。即便客戶再敏感,瑞士的銀行都要瞭解客戶身份,就算是某個國家的元首,名字也不能為空。只不過,敏感客戶的信息並不對所有員工公開,只有銀行內極少人知道。
  2008年,美國以幫助美國富人逃稅為由,狀告瑞士瑞銀集團。最後,瑞銀不但交了7.8億美元巨額罰金,還提供了250餘名客戶的名單。
  美國稅務問題專家麗貝卡·維金斯說:“四五年之前,擁有外國賬戶的美國人不必擔憂被抓。對瑞銀集團的調查,改變了這一切。”
  2013年,在強大壓力下,擁有270年曆史的瑞士最古老私人銀行韋格林銀行被迫關門停業。
  同年10月15日,瑞士簽署《多邊稅收徵管互助公約》。
  2014年5月6日,瑞士與46個國家簽署《稅務事項信息自動交換宣言》,承諾執行銀行間信息自動交換全球新標準。這成為瑞士銀行保密制度走向終結最為顯著的一個裡程碑。但是,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在實際執行層面,破解瑞士銀行的保密傳統還需瑞士國內及國際間諸多法律和制度的配合。瑞士銀行徹底走出暗影遮蔽,恐怕還有不少路要走。
  本版撰文:新京報記者 儲信艷 實習生 章瑩  (原標題:瑞士為何不再“另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m14dmjie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